你可能听说过这句谚语:“不要用你的资产净值定义你的自尊”。但正如另一条谚语所说,“说易行难”。我们的自尊常常基于自己在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。我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是:“关键不是你失败了多少次,而是你怎样重整旗鼓。”有些人在生活中经历过几次重大挫折之后就冉也无法恢复。高度自尊的人却似乎为懂得怎样面对和经历不幸感到自豪,他们好像可以抵御失败的影响。他们经历过许多失败,最后成为羸家,因此不再为失败担心。就交易而言,你肯定会面对失败。交易首先是要开发一种技能,而开发交易技能很难,你面对的逆境将运远多于成功,但到最后,重要的并
不是失败的结果,而是你怎样从失败中重振旗鼓。
从根本上说,你能否把自尊和业绩区别看待,取决于你是否有一种坚定的和真正的自豪感。很少有人拥有真正明确的自豪感。大多数人受到他们最近如何成功的影响,并在别人表现出对他们的重视时,自我感觉越来越好。卡尔罗杰斯( Carl Rogers)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性化精神疗法运动的领导者。他说人们在确定其自尊时常常向外界寻找答案。这通常开始于幼年时期,父母把他们的孩子置于“条件价值”之下。他们好像在说,“如果你做到我希望的那样,我就会爱你,肯定你,只有那样你才会有价值。”如果条件价值是不可改变的,人们可能会认识到自己必须首先寻求他人的肯定,然后才能相信自己有价值理想情况下,人们应该得到罗杰斯所说的“无条件积极关注”,也就是说,“无论你做什么,我都接受你,不管你做什么,你都有
价值。”根据罗杰斯的观点,当人们体验到这种关系时,他们将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关注,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。不幸的是,大多数人继续把他人置于条件价值之下。他们相互谈判,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说“如果你给我我想要的,我就会给你你想要的”。这种说法可以解释为,“如果我有金钱、权力或成功,当需要给他人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时,我就可以增加我的机会,而他们则会给我肯定和尊重,一旦接受了这种观点,你很难不重视成功,你一定会把自尊等同于资产净值。根据这一观点,为了拥有满意的人际关系和自尊,你必须成功。“我挣的钱越多,就越能得到别人的重视,对自己的感觉也越好”。这不是度过人生的一种最佳方式。人们应该提醒自己,他们有自由并有权利去成为他们所希望成为的人,去感受他们想要体验的东西,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。一旦你真正相信这一点,你就会向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,并用自己的价值来定义你的自尊。做到这一点可能需要时间,但一旦达到这种状态,你就再也不会用你的资产净值去定义你的自尊了。